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Seagate NAS專用硬碟(4T*2)與FreeNAS實戰演練(原稿)

:FreeNAS實戰演練:

市面的上的Linux NAS在主要功能上都極為雷同,僅在介面上操作順序及直覺性上差異較大,包含ASUSTOR、ITE2、QNAP、 Synology、Thecus (以上依字母順序排列),各家NAS廠的品質也都相當不錯。

由於本次活動沒有NAS廠商提供NAS機體供共同評測,剛好利用這次機會來體驗FreeNAS這套免費的NAS系統,然而在FreeNAS社群間也有完整的說明文件,在此就FreeNAS實戰過程做一個紀錄,並說說使用的感想。

FreeNAS優點:

免費
功能強大
安裝簡便

FreeNAS缺點:

繁體中文化的翻譯不全
設置介面較不友善
耗用記憶體資源較大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次進入後啟動精靈(Wizard),將語系設定成繁體中文,時區設定台灣,鍵盤佈局可以不用管它。












由於本文使用兩顆Seagte硬碟進行開箱。所以在精靈中自動偵測兩顆硬碟時,預設自動(Automatic)使用RAID 1。












在初始化精靈中也可以把磁碟急區組態改成Logs(RAID 0)模式,在此我們選自動即可,RAID 1才能提供資料基本的保護作用,Pool Name設定為Seagate。












初始化精靈來到AD的設定,由於簡單單機單純應用,在此直接跳過即可。












為何初始化精靈設定完畢後,還是沒有看到親切的正體中文字呢?









到System→General→Language下將Tranditional Chinese拉出,在Save後。












依上一步驟設定後,重新整理網頁就可以看到中文。















沒有儲存空間的NAS,怎麼可以稱之為NAS呢?開啟NAS的第一步當然是先把硬碟組態設定完畢,在檢視磁碟的選項中,可以看到ada0與ada1兩個Seagate NAS 4T硬碟。












進入Volume Manager內,將ada1與ada0以RAID 1合併為一個名為vol0的Volume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vol0的Volume中,還可以依使用需求與管理需要,挖出不同大小、不同壓縮等級,不同型態的資料集(DataSet),在此我們挖出ds0供使用。












FreeNAS也提供了不少Plug-ins供擴充安裝。















Transmission這套開放原始碼的BT軟體,在眾多商業Linux NAS中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,當然在FreeNAS的Plug-ins中當然少不了它。












安裝完成Transmission後,記得到Plugins→Installed把安裝完成的 Transmission服務啟動。









先不用管Jailes是什麼,類似是一種虛擬主機的概念,只要到Jails→transmission_1→管理→IPv4地址中找到transmission服務的IP。












transmission服務的Port,則在Plugins→transmission→RPC Port中可以看到。







在瀏覽器中,敲入http://192.168.0.2:9091/即可進入Transmission的管理網頁,但是沒有將Downloads的目錄存取權限管理好,下載任務是無法寫入硬碟的,這一點算是FreeNAS有點美中不足之處,在多家的NAS產品中,使用者都是不用去操心寫入權限這一部分的。







讓拉拉熊再回到Jails的Add Storage(加入儲存媒體),Source指定到FressNAS中的絕對路徑,目的端則是在Jails裡的虛擬路徑,也是transmission服務實際看到的路徑位置,但source目錄必須讓transmission的行程可以進行寫入才是重點。









開啟shell,進入到/mnt/vol0/jails/transsmion_1/etc/passwd中查詢transmission這位user的uid與gid,然後執行「chown 921:921 ./Downloads」讓transmission的行程可以完全存取Downloads的目錄。






重新上傳torrent檔。





transmission成功進行P2P分享與下載。














更多功能強大的Plug-ins,如XDM、 Emby...等等,等待大家去挖掘。


服務


在這次測試中共開啟CIFS、FTP、iSCSI、NFS、SSH等服務。

其中以iSCSI的設定較為繁複,啟動iSCSI後,對於遠端磁碟的管理等同於本機磁碟,可以任意對其分割、掛載、建立磁碟陣列,對與系統建置與開發應用具有相當程度的彈性。


以windows 7為例,在iSCSI啟動器內輸入NAS的可連線IP,再按[快速連線],即可以探索到iSCSI開放的目標。


再到[磁碟區與裝置]頁籤中,直接點擊[自動設定],在磁碟區清單中會出現一個長串字串。


如果先前已經有設定過,並且分割與格式化過磁碟區,會在[磁碟區清單]中自動出現磁碟代號。


再到Windows 7的[電腦管理]→[磁碟管理]中,出現一個未配置的磁碟2,就是iSCSI目標磁碟。


到Windows 7的[磁碟管理]中,接磁碟進行分割、格式化、並賦予磁碟槽代碼D與E,就完成了設定,可以直接存取兩個磁碟槽。



另外一個將遠端分享快速對應磁碟槽的方法就是CIFS或是Samba,如上圖在資料集ds0中開啟兩個分享。


到Windows 7進行連線網路磁碟機,並將\\192.168.0.101\umbmay設定為Z槽。



到目前為止,Windows 7內共新增三個磁碟槽,D與E槽為iSCSI目標,Z槽則為CIFS分享。






雖然在非固定光世代中,可以申請配發一個固定指定的IP,但是其他主機也有可能需要使用到遠端存取,此時使用浮動IP極為不方便,申請動態DNS服務的需求一直都在,FreeNAS也內建了動態DNS服務,比如到no-ip-com可以申請帳號後使用其動態DNS服務。另外,如果FreeNAS位於NAT內部,則動態DNS對應到的則是無線分享器的WAN IP,此時要在無線分享器設定多組Virtual Server才能由Internet進入FreeNAS內。

簡單測試FTP服務OK。


簡單測試SSH服務OK。

效能監控

主機使用Intel i5 CPU,故占用CPU使用率不高




由於兩顆Seagate實體磁碟使用RAID 1組態,故ada0與ada1有著極為相似的負載,其中peak達9MB/s。
FreeNAS與MAC OS同時承襲自FreeBSD而來,所以在相關的記憶體管理分項中,具有相同的管理措施。

Wired(固定的):在真實記憶體中,不會被移到SWAP的資料。

Active(正在使用的):在真實記憶體中,最近剛剛使用過的資料。

Inactive(未在使用的):在真實記憶體中,最近沒使用到的資料。

Cache:快取記憶體

由綠色範圍可以看到測試機體搭載12GB RAM,逐步測試各項功能時,記憶體使用量則由4.2GB不斷飆高到6.5GB(12GB-5.5GB),故實際運轉時,必須依據機體資源及使用目的,規劃開啟的服務與Plug-ins。


在FreeNAS的報表中可以觀察此段期間的各項效能,由網路負載RX中可以看到吃滿了6M光世代的下行頻寬。


分享給行動裝置

FreeNAS直接接在無線分享器的LAN網路孔,而行動裝置以WIFI連入無線分享器,此時FreeNAS與行動裝置就處於同一個網段之下,資料並不會流向Internet,依設備不同,網路速度也可以無視DSL的申請頻寬。



基於SMB或者CIFS做磁碟分享,除了可以在PC上直接掛載為一個掛載點之外,使用行動裝置亦可以進行隨選,在此推薦網路芳鄰 NEW(Innocomm)這套好用的APP,首先輸入IP搜尋網段內的SMB服務。



輸入登入名稱與密碼後,成功登入FreeNAS,經測試可以隨選撥放MP3與RMVB。


以上便是FreeNAS實戰演練情境,簡單照著做應該可以滿足大家對於NAS的基本需求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